老人怎样活为聪明?(老人怎样活为聪明的孩子)
一,老人怎样活为聪明?
老夫今年八十三岁,应该活明白了,怎样活才算聪明?谈谈一得之见
有人调侃老年人说,人老了有三大特征:怕死,爱钱,没瞌睡。
虽是调堪,也不能说没一点道理。
老年人中确实有怕死的,生命如一张存折,支取得只剩零头了,所以害怕。曾见有的老人爱住医院,闹着不想出院。有个老头,有病没病,每年要住两次院,要求医生调理身体,而且什么时候量血压,吃水果,运动,都有严格的时间。住院时儿女得陪护,苦不堪言。医生诊断说他患有焦虑症。为怕死而焦虑,岂不是死得更快?不值。传说有位老人,患了重病,儿女们很痛苦。老人说,你们去找十家没死过人的人家,每家讨一把米来,为我煮粥喝,就可以不死了。儿女们找了几天,仍是愁眉苦脸地回来了。老人说,没找到吧?世上没有没死过人的人家。让你们去找,就是让你们明白这个事理,明白了,就不苦恼了。其实,生老病死,是一个必然过程,怕有何用?保重身体,乐夫天命,保持乐观心情,反而能健康长寿。
再说爱钱。一是自己的钱,多少是多?多少是少?比如鱼生左水坑里,生在海洋里,水多水少都活命,量入为出是根本。平时力争自足,不给儿子增负担,如需靠儿女养活,要理解儿女的处境,不提过分要求,儿女尽心就好。"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钱,论钱穷家无孝子。”如果有余钱留结儿女,提前做好遗嘱公证,合理分配。有一老人有许多遗财,及至病危时,儿女们竟然在其病床前,为分遗产打闹,顾不上抢救老人,把老人气死了。再就是不干涉儿女们的经济生活,钱怎么挣,挣多少,怎么花,一概不管不问。兄弟姐妹之间有通财之谊,但是他们之间以富补贫,给了是手足情谊。不给,也没有必尽的义务。做为老人切不可刮共产风,更不可刧富济贫。
至于瞌睡,诸事想明白了,理清楚了,睡是香的,梦是大甜的,何愁会没瞌睡?
三宗事都想明白,才算聪明的老人。
二,老人怎样活为聪明的人
村子里有一对老夫妻是1958年出生的,今年虚着64岁了,男的叫周根旺,女的叫朱英梅,他两个在家里伺候一个88岁的老母亲的同时,还种的有亩把地的菜园。红集赶集就卖菜,背集就收拾菜园,老头偶尔还骑着电动车到邻村小卖部去打个小牌,日子过得悠闲自得。
他老母亲和父亲一共生养了7个孩子,3个儿子中周根旺是她们最小的幺儿,幺儿手下还有4个姑娘。在大集体的时候拉扯7个孩子,也真的是很不容易。
那时候周根旺的父亲是大队干部,在周根旺16岁的时候他大哥被推荐上了大学,在他18岁的时候二哥又到部队去当兵了,家里还有父母和他的4个妹妹。
分田到户的那一年周根旺的父亲病逝了,20多岁的周根旺就成了家里的顶樑柱,就在家里领着几个妹妹帮助妈妈种田。
后来他大哥毕业后在县城里当了一个校长,二哥转业后也当了一个干部,弟兄三个就他一个人在农村里务农。
随着他和妹妹的先后长大,他们也都成家立业了,周根旺也娶到了老婆,夫妻俩也生育了2个女儿一个儿子。
从此,他们姊妹7个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孩子。
在农村像周根旺这样的家庭,2个哥哥在外面工作,老母亲自然就住在周根旺的家里了。
周根旺的母亲也曾到2个哥哥家里去住了一段时间,总共还没有住到半年,就回来了。她说:在他们那里住不习惯,他们家里讲究太多,上厕所进屋子总是得脱鞋穿鞋,连个串门的地方都没有太憋屈人了,回来以后就再也不去了。
随着母亲一天天的老去,有一次女儿对周根旺说:“爸爸,奶奶是你和大爹、二爹的妈妈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妈妈,两个爹爹怎么不接奶奶去住呢。”
周根旺说:“奶奶去过,是她住不惯自己要回来的,奶奶的田地咱种着了能产粮食,她一个上年纪的老人也不花什么钱。只要有热饭吃饱就可以了,何必论那么真呢,人家独生子的孩子不是照样养活爹妈呀,再说你两个爹爹也经常给奶奶寄钱。”
女儿听爸爸说的也有道理,孩子们从此也就不再提这事了。
在母亲70岁的那一年过年,大儿子一家,和二儿子一家都回来了,吃年夜饭的时候周根旺的妈妈对她的大儿子和二子及二个儿媳妇说:“大毛、二毛,我之前能劳动,啥也不说了,你们往年给我的钱三毛也都知道。从今年起我给你们弟兄三个咬个牙印,省得你们弟兄之间因为养活老人生气闹矛盾。你们看每年给我打多少养老份子钱,我一个人吃住也不方便,我就住在三毛这里。”大毛、二毛和三毛是周根旺弟兄三个的乳名,虽然孙子孙女都在场,但妈妈还是喊他们的小名。
老母亲的话音刚落,周根旺看着他妈说:“打什么养老份子钱啊,你该吃多少呀,就是商议一下你以后生病的药费什么的就可以了。”
周根旺的大嫂说:“妈妈说的也对,三弟不在家里伺候你,我们要不就得请保姆、要不就得把你送到敬老院去,这些每年都不少得钱花,再说人家伺候的哪有自己儿子伺候的仔细呢,三弟你先说个数吧。”
周根旺的老婆说:“两个嫂子既然说了,你们看着办就好了,其实,老人也吃多东西,就是怕生病。”
周根旺的大哥对着他二哥说:“老三在家里伺候妈妈,咱俩每人每年给老三8000块钱,过节季和药费钱另外算,你看怎么样呢。”
“只要老三没意见,就按你说的办吧,以后物价涨了,咱也跟着涨,不能因为赡养老母亲的意思影响弟兄的团结。”
二哥也同意大哥的意见,弟兄三个赡养老人的方案算是落实到位了。
在以后的这些年里他们弟兄三个一直按照这个赡养方案落实的,80多岁的老母亲不仅自己生活得很舒心,而且,使他们弟兄三个和姊妹7个团结的也很好,从来没有因为老母亲的事情吵过架。
周根旺还经常教育儿子要体贴媳妇,不要与媳妇争个高低:“要当面教子,背地教妻,”意思是自己的儿子可以当众批评教育他,自己的妻子不能当众批评,即使她做错事了,也要在背后私下里给妻子说她错在哪里了,要给妻子留些尊严。
在周根旺老姊妹几个的带动下,儿子和儿媳妇对奶奶和他们都很孝顺。儿媳妇不喊爸妈就不说话,她不仅嘴甜,办事也让人高兴。
现在周根旺母亲的身体还比较硬朗,柱着拐杖还能走路,走累了还可以坐在电动轮椅子行走,村子里有一通向集镇的水泥路,有时她还可以到街上去赶集逛街。
从农村老人的角度来看,这一代老人的子女比较多,活得比较聪明的做法有以下几个:
1.老人身体好的时候要勤劳一点,要处理好子女们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以后的养老等问题出现矛盾使子女们不团结,子女们天天闹矛盾,老人肯定也过得堵心。
2.只要媳妇是本分之人,在儿子和儿媳妇之间要经常教育儿子善待媳妇,他们之间闹矛盾时只要你知道,第一时间要劝阻儿子平息事态。
3.无论有无子女都要端正心态,不嫉妒别人比你优越、比你有钱、比你过得好,一切都要拿得起放得下。
4.人老了没有什么能力了如果没有什么威信,人家没有请你的时候尽量别参合别人的事情。
俗话说:光滚老了不值钱,光滚能打99,但不能打100。意思是人老了也没有多大面子了,别和人家争强好胜,要理解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别自寻烦恼,要知足常乐。
三,聪明的老人该怎么做
父亲今年八十五岁,和弟弟一起生活,父亲的做法很好,值得借鉴。
一,不守财,也不乱花钱,钱花在明处。弟弟、弟媳在外打工,一年只在家呆二月,所以家里的日常花销都父亲拿,从水电费到米面菜,都不用弟弟管。父亲和我们明确说过:“你们花钱我不给,但下一辈我资助。”父亲每年都会给上学的孩子一人五千元钱,让他们上学用,有十多年了。
二,生活有规律,并且天天坚持不变。父亲每天准时吃三顿饭,早上六点半,大半吃面条,中午十点五十,晚上四点四十。中午和晚上要喝点酒,每次一两,从来不多喝。我从没见过父亲喝多过。父亲每天都出去遛弯,一天三次,风雨不误。早上沿公路走,路线是先到妹妹住的小区,然后我住的小区,然后去工商银行门口,和一帮老头聊天。每天都经过我的小区,但从不进屋,若看见车没在车位,就会打电话问一下。下午大多去市场、商场采购。晚上,夏天有秧歌时,就去看秧歌,冬天则到家前面广场走步,走四圈回家。
三,家里的大事上,该他主导的,仍然父亲决定,我们服从。小事,父亲大多不管,也不插言。老人的观念和现在的观念有代沟,这方面的处理,儿子应起到倡导作用,即不能让父亲觉得大权旁落,有失落感,也不能顶撞父亲惹他生气,所以做儿女的要学会“观颜察色,投其所好,”这是门艺术,若处理不好,惹大伙都不高兴,心情不好。
四,父亲对生老病死有他自己的观点。父亲不赞成体检,甚至抵制身体检查,他说,八十多岁的人了,老查这查那的干啥,谁能没病,我的病我知道,吃药就行了,所以父亲天天吃药。父亲的侄子是老家医院业务院长,每年都会劝父亲回老家看看,最主要的目地是给父亲做一次全身检查,父亲听侄子的话。
五,父亲的心态好,河东的老邻居,健在的,父亲都会去看看,若生活不好的,他还会给二百元钱,钱虽不多,虽然父亲也不是有钱人,但说明父亲记得老邻旧居。
聪明的老人,不多管事,不多插言,在儿女的一些事上,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常锻炼身体,争取高质量地生活。金钱看淡,多少有些过河钱。
四,老人该怎么活
我觉得我90多岁的奶奶就是一个活明白、极为聪明、有智慧的人。她不但和几个儿媳妇的关系非常好,四代同堂,而且,她在村里的名望也非常高,很多人发生家庭矛盾时,都会找她出主意。
奶奶的为人处世,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奶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听说,她的童年非常不幸,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了,而孩子又多。所以,在奶奶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把她给了别人做童养媳。
童养媳,说穿了,不过是给别人做牛做马而混口饭吃。而在那个年代,女人本来就缺乏地位,做童媳的人就更没有地位可言了。
可奶奶的不幸并不仅止于此,在她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主家却出事了,奶奶又将面临着要被变卖的命运。
也许是老天开眼,奶奶知道此事后,就偷偷逃了出来。可她却不敢往家里跑,她不但害怕会连累家人,更害怕被捉后的下场。
听说:那时候对逃奴的惩罚是非常严重的,没有任何的人性可言。所以,奶奶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她自己也不知道走到哪了、走了多远,只知道不停地跑。
就这样与背着竹子到集市中去卖的爷爷遇上了。那时候,爷爷是一名年轻小伙子,也是因为家里需要用钱,才会背着一大捆的竹子,走上三、四个小时的路,到集市去卖。
可能因为穷人更能体会饿肚子的难受,爷爷在面对奶奶问他要点吃的时候,就起了恻隐之心,把身上仅有的一块红薯递给了奶奶。
而那块红薯,却是爷爷的中午的口粮。他还要饿着肚子走上三、四个小时的路才能回到家。
也许正是这块红薯,也许是无路可走,奶奶凭直觉跟着爷爷回家。爷爷知道奶奶的遭遇后,心里也同情,但却不敢让奶奶跟着,可奶奶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任凭爷爷怎么赶都赶不跑。
无奈之下,爷爷只能带着奶奶回家,这也成就了爷爷一个美满的家庭。
奶奶有3儿2女,我的父亲是老大,在我不到两岁的时候,爷爷生重病去世了。而那时候,小叔叔和最小的小姑姑还在上学,并且,最小的小姑姑还不到10岁。
爷爷去世后,生活的压力和抚养儿女的压力都压在了奶奶一个人的身上。奶奶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面对丈夫的离世,奶奶只能强忍着。因为,假如她倒下了,她身后的儿女要怎么办?
就靠一个女人,不但把儿女们都拉扯长大,而且,还帮两个叔叔都娶上了媳妇儿。关键是,在没房子住的时候,几个儿媳妇都是住在同一屋檐下,同一个锅里吃饭,居然也能相安无事。
后来,我们才各家自己挣钱建房子,才算是分家,而奶奶,刚开始是自己住的,后来,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就跟着最小的叔叔一起生活。
如今,奶奶的身体挺好的,还帮着照看曾孙们。刚开始,婶婶担心奶奶会累着或者小孩子太吵了,奶奶会受不了。
谁知奶奶却说:人多热闹,正好有这几个小家伙陪我作陪,不但你们可以放心去做事,我也可以解闷。
到目前为止,从我的观察中发现,奶奶吃嘛嘛香、家庭和睦、子孙满堂,而且还受到不同姓别的同村人的尊重,其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一、不说人长短、不道人是非。
在我们老家,村民们唯一的娱乐就是三五成群地坐在村边的树底下聊八卦,东家长西家短的,甚至别人家两夫妻的对话也有人拿出来说笑。
而有女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很多人喜欢聊别人的私事、是非,却听不到有人说她们的闲话。所以,她们往往会因一句话而和对方大吵大骂,最后也没人敢和这样的人聊天。
可是,我们的奶奶呢,她也喜欢坐到树底下,听别人在聊天。可是,她从不说任何人的是非和长短,更不会自爆“家丑”。
比如:很多人都会说自己的儿子不听话、儿媳妇不好,甚至会埋怨自己的儿子怕老婆、是个老婆奴等等。
奶奶常说:自己的孩子好不好自己知道,讲给别人听,不是惹笑话就是结怨,何必呢?
二、不参与小辈们的事。
很多人对儿女都不舍得放手,总觉得儿女们哪怕成家了,也没办法离开父母。而奶奶却不一样,在她的几个儿女都成家后,她几乎就不管了。
听母亲说:有一次,她和父亲吵架,那一次,他们非常生气,母亲被气得说要离婚,并收拾东西回了娘家。
可奶奶,既不出面拦着,也不出面劝说,就当不知道这回事一样,该干嘛就干嘛。
事后,村里人都说她:你就一点都不担心吗?万一他俩要是真离了,孩子怎么办?你就不会多拦着点,劝劝他们?
奶奶说:他们夫妻的事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再说,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说说气话而已。可万一有人横插一脚,他们为了面子,也会假戏真做。到时,我岂不是成了推手?
另外,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奶奶也从不越界。像我们家和叔叔家的孩子,都是父母在教育。
记得有一次,有人挑拨般地问奶奶:你的几个孙子孙女,老大家的就那么聪明,老二、老三家的却那么普通,你就不着急吗?
奶奶说:“他们有自己的父母,该着急的是他们的父母,如果我这个做奶奶的越过他们的父母去管教孩子,那像什么话,不乱套了吗?
再说,各人有各人的造化,聪明人有聪明人的活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都是我们李家的孩子,一样的好。”
奶奶的态度让她的几个儿媳妇都感觉受到了婆婆的尊重,并没有因孩子而产生隔阂,更没有因为比较而产生矛盾。
其实,涉及到孩子的事都是比较敏感的,而家庭的内部问题,大多都是因为有比较才会有暗暗较劲,也才会有偏见。
而奶奶的不偏不倚,不但保全了一家人的体面,更是维持了家庭的和睦,同时,让我们都越发地勤奋。
三、懂得讨好了亲家就等于讨好了儿媳妇,儿媳妇高兴了,一家就都高兴了。
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我母亲的娘家来人,还是婶婶们的娘家来人,奶奶都是非常热情,拿出最好的饭菜去招待,特别是亲家的话,奶奶更是下足了本去招待。
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外婆来我们家。当天,奶奶就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煮了来招待外婆。
在那时候,老母鸡可是家里的潜力股,专门用来下蛋孵小鸡的,多数家庭连鸡蛋都不舍得吃的,而吃鸡,只有在过年时才会舍得。
当时,外婆与母亲都拦着,不让奶奶去抓鸡。可奶奶说:“亲家难得来一次,鸡再重要,也没有亲家到我们家的这份情意重要。再说,我们少养几只鸡又有什么关系。”
可能正因为奶奶对儿媳妇娘家人的尊重,从而赢得儿媳妇们对她的尊重。
其实我们女人,哪怕嫁女成家,心里最挂念的,始终都是娘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他们永远都是我们的弱点与痛点。
奶奶正是从女人的角度,体会到儿媳妇们的需求,拐着弯对儿媳妇们好,把她们都“收买”了,三个儿媳妇对她都非常尊敬。
我时常在想,奶奶从小就是吃着苦长大的,既没有人教她、更没有人跟她讲人生道理。可她却活得比谁都明白、通透。她的处世方式却比我们这些手里拿着高文凭的人还要高明。
也许,正因为吃得苦比别人多和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让她懂得将心比心,更能体会人生不易,何必那么拧巴,不如睁只眼闭只眼,放过了别人,也放过了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活聪明、有智慧!
五,老人怎样活得精彩
我见过的老人,数小婶活得最聪明!她的密诀就在于做到了“几点”,所以儿女们对她十分孝顺,她一直过得很开心!
小婶出生时家庭贫穷,从没读过一天书。但是她历来就很有主见,心地善良,做事有分寸,村里人对她的为人处世都非常佩服。
她生了二子二女四个孩子,其中老大和老四是儿子,老二和老三是女儿。老二和小儿子在城里工作,大儿子在家务农,老三嫁到不远的外村。四个子女都已成家。
大儿子结婚最早。那时,小婶她们家庭条件不好,又还有三姐弟要抚养,所以老大分家后盖新房,她们一点忙没帮上。后来老二成家在城里买房,她们也一样没能拿出半分钱资助。
老三出嫁后,看到最小的弟弟大学还没毕业,小婶的负担很重,所以盖房时也不敢向小婶提帮助的事。小婶小叔其实也根本没钱,挣得点全都花在了小儿子读书上。
到了大概是2006年前后,小儿子毕业也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并结了婚。苦了半辈子,小婶和小叔已经都五十多岁了,父母的责任已经尽到,小婶小叔松了一口气,心里开始盘算怎么过好下半生。
这个时候,一桩好事落到了她们头上。县里新修一条高速公路从她们村经过,小婶小叔得到了46万元老宅折迁和士地征收补助款。
面对这一大笔钱,小叔没了主意,他打算拿点给大儿子,以后就和他们住一起,然后给小儿子点买房。但是小婶异常冷静,她坚决不同意小叔的做法。其实她心里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因为当时小儿子正准备凑钱在城里买房,这笔钱不妥善处理,弄不好几个子女就会闹矛盾。到头来老两口就要跟着遭殃!而处理不及时也不行,几个子女都在盯着。
于是小婶就把四个儿女都召集回去开了一个家庭会,她当着大家面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她们要用十二万元盖点房自己住,不和谁家住。另外要拿十四万元给她和小叔买养老保险。剩下的不管儿子还是女儿,每家给四万元。她自己留四万元作日常开销。
几个子女一听,小婶这安排合情合理,既考虑了长远,也兼顾了当前,还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就都高兴地表示赞同。她就把卡当众交给几个子女去办理。
除了无意中得到一笔补偿款之外,老两口又连连有喜!新房修好的第二年,先是小女儿家新添了一对双胞,接着小儿子家也给她们生了一个小孙子。她的孙子孙女辈已经多达8人。
添丁进口是好事,可是问题也来了。女儿家双胞胎亲家一个人带不了,曾打算叫小婶去帮忙带个一年半载,但看到小儿子家也要生了,就不敢开口。而小儿子生下孙子后,因为媳妇也在单位上班,就委婉表达了想要小婶帮忙带的意思。
这下,小婶确实为难了!不帮吧,两家都有困难,自己的儿女,自己睁睁看着过意不去;帮吧,一个人又分身无术,帮一家不帮一家,另一家就肯定有意见!
想来想去,小婶和小叔又把儿女们都叫来开了一次家庭会。她先把问题抛给了老大和老二,问她兄妹俩应该怎么办?
老大和老二的孩子都已经大了,虽然原来小婶没帮他们带过孩子,但两兄妹都理解小婶当初的难处。加之两兄妹长期受小婶为人处世的影响,心胸也很开阔,就表示小婶怎么做他们都没有意见。
看到两兄妹的态度,小婶就当场决定,两家都不去带,因为小叔也离不开她。但是每家每个月她拿500元补助一点,让他们添点自己请人带。费用她只管一年,之后的由两姐弟自己负责。
她说出了这个想法后,两姐弟还考虑她们确实左右为难,不打算要她的钱。但是哥哥和姐姐也都站出来说话,叫他们不要想其它,接受老人的一点心意就是了。两姐弟这才答应下来。
这两件事办下来,小婶的四个儿女都心服口服。他们都觉得老俩口一不偏心,二不倚老卖老,三会为儿女着想。对老俩就更加尊重和关心,几家人一有空就往小婶那跑,经常去看她们。
小婶和小叔自然无比高兴,不管谁家去,她都会把自己养的鸡抓上一只,亲手栽的莱弄上一些,好吃好喝的招待儿孙们。她和小叔住的小院里经常是欢声笑语不断,充满了幸福快乐!
转眼上了六十岁以后,老俩也不再做农活了,她们每个月那份养老金已经足够生活。为了让老年生活更充实,小婶就买了一批服装道具,组织几个老姐妹搞了一个花灯队,天天在她们家院里自娱自乐。她们家成了全村老人集中玩乐的地方。
前段时间我回村里,经过小婶家时进去坐了一会。我还看到她家里多了一台麻将机,小叔和村里几个老人正在屋里打麻将。
我就问是谁买的,小叔开心地笑着说:“你小婶呗!她怕我没事干,一天到晚闲着变傻了,2000多块钱买来哄我们几个老头子,买这鬼东西后我倒输给他们几百块了”。说完几个老人开心地大笑!
小婶小叔晚年的幸福快乐,既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得益于她的聪明!我见过比她们有钱的老人也不少,但都不如她过得好。原因就在于有钱也并不一定就买得到幸福,甚至有些人有钱之后反而更加烦恼和痛苦。那都是因为活得不够聪明!
结合小婶的事例,我认为老人要活得聪明,让儿女尊敬,晚年幸福,就必须要做到“几点”:
第一、“水端平点”。偏心是做父母的大忌,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偏心造成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人一定要对子女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做事公平公正,子女才不会有不受待见、被遗忘的想法。
特别是现在是新时代,绝对不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分财产也好,帮忙带孩子也好,都必须要同等对待。这样,子女在赡养老人的时候,才会心甘情愿该拿钱拿钱、该尽责任尽责任;
第二、“钱握紧点”。不能把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女身上,因为你生了儿女的身,但并不一定懂得他的心,等到后悔之时就晚了!自己手里有比什么都强,如果事事要向儿女伸手,农村就有一句俗话“伸手容易缩手难”,矛盾可能就会产生。
所以,上了点年纪就要开始有计划地存钱,自己挣的钱不能完全交给儿女,一定要紧紧握住自己的养老钱。这有可能就是你的救命钱!钱交出去就相当于命也交出去了,这是很不理智的事;
第三、“人糊涂点”。聪明的人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懂得什么时候该糊涂。老人要做到“三个不”:不干扰子女的家庭生活,不掺和儿女夫妻之间的事,不护儿女的短。这是创造和谐家庭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要学会装聋卖傻,看到的像没看见,听到的左耳进右耳出,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特别在涉及利害关系的问题上,宁做傻子也不要精明。不糊涂就有可能惹火烧身;
第四、“住分开点”。在一起生活居住,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坏处明显大于好处!毕竟是两代人,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做事风格差异都很大。住在一起久了,难免磕磕碰碰,产生影响团结的火花。
所以,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会放手,知趣离开儿女单独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手头没钱,可以要求儿女提供生活费。这是他们必须尽的责任;
第五、“心放宽点”。生命无定数,长短都是一生。上了年纪,特别是七十岁以上,多活一天赚一天。所以要摆正心态过好每一天,丢开一切烦恼,不能乱生闲气,保证自己活着必须开开心心 。
要走出家门,自己寻找乐趣,尽量丰富晚年生活,让自己老有所乐!可以学着玩玩麻将、打打扑克,或者是唱唱歌、跳跳舞等等。心情越好才越不容易生病,才会更加健康长寿!
总之,做到以上几点,老人就做到了聪明,做到了有尊严地活着,晚年就会过得更加幸福、开心!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3355折扣手游 提供的老人怎样活为聪明?(老人怎样活为聪明的孩子)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