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流放地岭南和清朝流放地宁古塔哪边更恶劣?(唐代流放岭南)
一,唐朝流放地岭南和清朝流放地宁古塔哪边更恶劣?
一、宁古塔
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
这里在清朝时期,可不是现在的北国旅游经典之处,是真真正正的北寒之地,虽然那儿有那个唱着火红的萨日朗蹦蹦跳跳的傻狍子存在,可是老虎、饿狼、熊这些大型动物也不少,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粮食产量也不是很高,另外一年里只有五个月的时间是比较温和的时期,其他时期都是寒冷的。根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也是《研堂见闻杂记》这本书的描述,说当时还有另外一个恐怖的流放地叫做尚阳堡,是清朝专门流芳文字狱犯人的地方,也是经常死人的,可对比宁古塔,尚阳堡还有房子能在冬季时让犯人躲避风寒,宁古塔早年是没有足够的房子的,康熙时期的犯人是需要挖地坑来躲避风雪。直到乾隆时期,才逐渐形成集市。
二、岭南
唐朝时期的岭南虽未彻底开发,但并不十分荒凉,相反有些地区还很繁华。如柳宗元被贬到岭南时,写下的《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虽然诗中表达了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来述说着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可是诗中也描述到,江面上的船只和岸上的游人。而且柳宗元在柳州时期,带领着人民开荒垦地,种树种菜,开凿水井,修建书堂,释放奴婢,这也间接说明了当时的柳州已经是一座小型的城市的存在。
而且作为岭南的代表性城市广州,到唐末黄巢起义时,攻破广州城时,屠杀了18万的阿拉伯人,也间接说明了当时的广州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其实唐朝时期的岭南环境并非是恶劣而导致可怕,真真可怕的是当地的土客之间的纷争,岭南地区的民族哪怕是清朝时期也是比较混乱的存在,有苗、瑶、僮(壮)、京、黎等等,甚至是早在秦汉时期就迁入的老客家人,与新客家人之间的矛盾,崇山峻岭之间的原始森林,使得王法只能维持在城市里,城市外的农村是依靠本族的族长或宗教来维持。
甚至因清末以及民国时期的混乱,导致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也不得不在广西面对十多万的土匪(多为官匪—溃兵),而不得不调遣军队进行大力围剿。
因此,清朝时期的宁古塔是因为环境的恶劣才导致了可怕。而唐朝的岭南是因为人,而导致的可怕,而非环境(岭南是饿不死人的,最低的标准,水系较为发达,果类很多)。
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放岭南的不再主要集中在广东区域,而是在广西、海南、云南的边陲,也就是东南亚的羁縻地区。
二,唐朝流放岭南的人去做什么
这里有个时间和空间的对应问题。同样是岭南,在大唐是宋之问笔下的“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放大清那会就已经是开放第一城,鸦片战争之前,就有大批外国人聚集在广州,十三行的很多商店,都是用拉丁字母来装饰招牌,不少店主都能直接用英语与他们交流,当时世界上有的东西,在这里几乎是应有尽有。
所以,考量的重点,不是同一时代的岭南和宁古塔,而是唐代作为流放地的岭南,和清代作为流放地的宁古塔。
唐代被流放岭南之人,譬如韩愈,便曾因反对佛教而遭贬至八千里外的海边小城潮州当刺史。即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岭南的恶劣,在于一个“瘴”字,即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这种所谓瘴气,在古代传说为一种极为恶劣,北方人一到此处,稍有不慎,便会染疾身亡的疾病。而唐宋年代,因万山重叠、森林茂密,交通闭塞、环境恶劣,蚊蝇群舞、虫媒猖獗,于是瘴疠在广东广西的一些偏远地方,相传极为流行,因此北方人便将此处视为"蛮荒"的"瘴疠之乡"。
有唐一代,流放岭南有史可考者,流人和降官近五百人。名气比较大,便是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这几位。柳宗元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但他47岁就死在柳州,实在谈不上长寿,加上心情郁闷,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韩愈在潮州,刘禹锡在连州,因为时间相对短暂,很快得以移往别处。
但岭南这一片,在唐宋之后便获得腾飞式的发展,一方面是北方人口因为中原战乱而大量南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战事不波及,所以赢得了和平发展的良机,而海路航运的发展,更赐予了这块土地前所未有的良机。
所以到了清朝,岭南已经富庶到几乎不可能把犯人流放此处,于是便设立了东北的宁古塔,作为新的流放点。
为什么选中这里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冷(唐代流放岭南则是因为那里热),古书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宁古塔,在清朝人眼里,就等于咱们心目中的西伯利亚。
那么这里有哪些知名人士来过呢?譬如郑成功他爹郑芝龙,就被流放到此地,后来死也死于此。据说,"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也就是说,中原和南方的罪犯,只要够得上级别,都会被安置在这里。而后便是等死了。
至于唐代的岭南和清代的宁古塔,哪一个更恶劣?其实就是比炎热传染病和寒冷无衣食,哪一个更让你觉得痛苦?老实说都挺可怕的。实在一定要分的话,也许热死会比冻死好一点。
但问题是,对于中原而言这里是苦寒之地,可对于打更荒凉寒冷的西伯利亚过来的俄国鬼子,那又是一块乐土了。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须将大半个宁古塔大部分割予都割让给了沙俄,成为俄国人的滨海边疆区。如今,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太平洋港口海参崴,就在这里。
三,古代流放地宁古塔是现在何处
唐朝流放地岭南偏远荒凉凄苦,清朝流放地宁古塔凶险毒辣残酷,两朝流放地相比清朝宁古塔更恶劣。
四,唐代流放地
唐代的岭南当时属于所谓的荒蛮化外之地,瘴气瘟疫,毒蛇猛兽夺人性命。
清代的宁古塔也属于未被开发的荒蛮之地,而且冬季冰天雪地,寒冷刺骨。
两地相较,似南方稍好一点。
所谓流放就是当时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的人被发配到边远偏僻地域。岭南和宁古塔都很恶劣,如果两者比较,我感觉宁古塔自然条件更恶劣。我打个不恰当例子:岭南地区秦朝派人逐渐征服占领了,宁古塔地区唐朝打下来,畏惧这里的寒冷自然条件,也没法移民的,甚至恶劣气候都无法进军。
唐朝流放岭南是有的官员被降职外派,像柳宗元、韩愈等,而清朝流放宁古塔基本是文字狱案或其它事情导致彻底的犯人流放,到当地失去了官职。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范围很广。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气候温暖,植物茂盛。流放的人能够生存下去,只是这里有蚊虫叮咬,瘴气等需要适应,还有当时岭南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当时居民比较野蛮,有一些陋习,还有村庄部落之间的械斗有些危险。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宁古塔对流放的人员来讲要面对的困难是寒冷漫长的冬季和饮食问题,清朝时期这里也是地广人稀,天寒地冻,这一带居民当时可能主要是满族人,后来满族人从龙入关很多,这里人更少了。据史料记载,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野兽众多,时常出没,很多流放人员死在道上,消失在路途中。
宋朝苏东坡被流放惠州曾赋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来又流放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习。
我去过海南“五公祠”,是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琼的李德裕(唐朝宰相)、李纲和赵鼎(均为宋朝宰相)、李光和胡铨(均为宋朝的大学士)五位历史名臣而建的,由于人们景仰先贤“五公”而得名。
苏东坡和李德裕、李纲等人被贬流放,对他们本人来讲遭了不少罪,但是他们也没有沉沦,而是继续努力,有所作为也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等发展。
我前段时间看见一篇文章,报道:黑龙江省宁古塔一带陈姓居民在当地建有宗祠,陈姓居民前辈是清朝文字狱案牵涉的人员,流放到宁古塔,祖籍是福建省的。现在,黑龙江省陈姓人家通过家谱已经找不了祖籍福建省的陈姓人家了。有资料显示,流放宁古塔人员不少人有文化知识,他们在流放地编写诗集唱和,促进当地文化传播。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3355折扣手游 提供的唐朝流放地岭南和清朝流放地宁古塔哪边更恶劣?(唐代流放岭南)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