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之所以无法在三国争锋,是因为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吗?

袁术之所以无法在三国争锋,是因为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吗?

一,袁术之所以无法在三国争锋,是因为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吗?

袁术作为袁氏家族的嫡子,所拥有的军政资本理应当在庶出的袁绍之上,然后在整个三国争霸中,袁术却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给人感觉就是在打酱油,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不是因为他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事实上,袁术账下当时也是人才济济,比如孙坚、孙策父子,他们就是袁术的小弟。

其实,袁术之所以始终打不开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最开始的战略出现大问题。大家知道,在天下大乱时,从普遍意义上,边角的地方是非常好占据、好巩固的,因为这些地方,不会面临四面受敌的的情形,并且容易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动权,这样就比较好容易发展自己的势力。

所以,在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后,各大诸侯开始抢占自己的地盘,公孙瓒占据东北的幽州,于是很快打开局面;刘璋占据西南的益州,所以直接晋级。马超父子占据西北地区,也很快脱颖而出;袁绍则跑到渤海郡,因为渤海郡东靠大海,也相当于是个边,所以很快也站稳脚跟。

而此时,袁术却选择去南阳发展,一方面因为南阳是天下第一大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坐镇南阳,可以制衡天下。因为,坐镇南阳,向北可以染指豫州,进而可以制约兖州;向西可以染指司州,进一步可以制约关中;而向东可以制约扬州;向南可以制约荆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袁术明显有些高估自己的实力,当然也低估了局势的混乱,因为南阳这种地方,往好的说,只要你影响力、实力足够,就可以号令四方、制衡天下。

但往坏的说,那就是传说中的四战之地;因为你可以在这里染指四方;四方的敌人也可以随时进攻你。尤其是当四周的大佬,都逐渐变大变强后,这种可以制衡天下的地方,就更变成了标准的四战之地。

事实上,以袁绍当时的实力,如果他肯保守一点选择,直接到东南角的扬州发展,显然可以很迅速的整合扬州。

但是,袁术对当时形势判断显然比较乐观,所以,他认为打败董卓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你退到东南角,就等于放弃角逐天下优先权,最终的结果最多就只能是偏安一隅,所以他没有跑到东南角的扬州发展。



本来,袁术以为坐镇南阳,就可以制衡天下。结果却是,他向南无法兼并刘表,反而面对刘表的制约,那是一步也无法南下;他向北无法兼并曹操,反而面对曹操、袁绍的联手打击,只能进退失据;向西无法在中原打开局面,更不用说趁势进入关中。

等到天下第一轮海选快结束时,公孙瓒已经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陶谦占据徐州、刘表占据荆州、曹操占据兖州、刘璋占据益州。而袁术呢?作为天下最重要的实力派之一,却是一个州也没有真正占据。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袁术自然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在南阳发展,肯定会输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决定选择南下扬州发展;虽然袁术后来也占据了扬州。但是,经过这一番折腾,袁术错过了最佳的创业机会。因为扬州地区的地头蛇们已经坐大坐强,袁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扬州,与地头蛇们博弈时,难度自然比较大。

后来,在扬州发展时,袁术在战略上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让孙策独自平定扬州南部(也就是江东),他自己则坐镇扬州北部以谋取徐州。袁术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是因为他低估了孙策的能力,袁术认为孙策无法迅速称霸江东,只要孙策无法迅速称霸江东,孙策就无法摆脱对袁术的依赖。

另一方面,袁绍也低估了兼并徐州的难度,在袁术看来,他应该能很快兼并徐州,只要自己能兼并徐州,以自己在扬州的影响力,再依靠徐州的资源,就算孙策称霸了江东,也依然无法跳出自己的五指山。



但是,很不幸,袁术折腾了半天,却发现徐州这块骨头太难啃了,啃到最后,连牙也扳掉了好几颗。这样一来,袁术不但没有把手伸进徐州,反而在此过程中损兵折将。关键是,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表现实在太出色太牛逼,他在周瑜的帮助下,直接在江东称霸;在这种背景下,袁术自然失去了驾驭孙策的能力。

其实,袁术本来是有机会完全控制扬州,但关键时候他还是想着要谋划天下,所以在入主扬州后,他依然把战略重心放到北方,于是自己坐镇扬州北部谋划徐州,却派遣孙策南下平定江东,结果折腾来折腾去,他还是没能控制住扬州,反而让孙策占据了江东。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袁术对北方采取守势,亲自领衔平定扬州南部。孙策想跳出袁术的五指山,估计就些有困难。并且,在最后的关键时候,袁术又做出一项错误的选择,那就是袁术竟然计划称帝,袁术称帝的结果,就是孙策可以冠冕堂皇的背叛袁术;并可以在自己地盘上,名正言顺的清洗袁术的人马。最终,袁术只能走向末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知道曹操对袁术的评价是什么?

冢中枯骨。

什么叫做冢中枯骨,就是坟墓中的死人。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极为轻蔑的称呼。

古代富人死后,埋在坟墓中会有很多陪葬品,价值连城。但是,人已经死了,变成一堆枯骨,是无法保护这些陪葬品的。

曹操认为,袁术就是这个死人,虽然兵精粮足,地盘很大,手下将领很多,一样不堪一击,最终会完蛋。

为什么会这么说?主要还是袁术能力太差,甚至可以说是个大傻鸟,傻到了一定的高度。

袁术本来是袁家嫡传的儿子。什么叫做嫡传,就是正妻生的儿子。古代非常重视嫡传和庶出的区别,而哥哥袁绍却是庶出。原则上,袁术才是四世三公袁家的继承人。

即便如此,仗着袁家的实力,袁术也是很强的。什么叫做四世三公,也就是从高祖父开始三代人,都是总理、副总理这种最高官员。大家注意,袁家不是一代如此,而是四代如此。

所以,袁家在汉朝的势力极大,一说官员有接近一半都是袁家的朋友甚至门生。


袁术凭借这个关系,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南阳郡的土皇帝,随后地盘逐步扩大,地盘甚至比哥哥袁绍还大,军队少说有十多万人,连孙策都是他的部下。

而袁术第一没有政治能力,第二没有军事能力。

南阳郡本来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郡,也是极少数没有被黄巾之乱波及的地方,富甲天下。

然而,仅仅几年,南阳郡就被袁术折腾成人间地狱,民不聊生,人间减半,可见袁术的政治能力。

袁术其他控制区,也是如此。他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肆意修建宫殿,骄奢淫逸,妻妾有上百人,全部都是绫罗绸缎,吃饭穷奢极欲。他自己开心,地盘上的老百姓大面积饿死,甚至人吃人。


再看军事上,袁术军事战略头脑非常低下。他有10多万军队,然而几乎没有打赢什么战斗,唯一的功绩就是打败了实力弱小的刘备。在面对实力大大不如自己的曹操甚至重振旗鼓的刘备时,袁术压根不是对手。

而且,袁术几乎是四面树敌,甚至同大哥袁绍都反目,互相攻击,这还能有个好吗、

而袁术最失败的一招,就是自己宣布称帝。


当时是汉代,在推翻秦朝以后,刘家已经执政数百年之久。袁术作为一个二流军阀,竟然冒着天下大不违称帝,等于将自己变为充实之地,任何盟友都会迅速同他保持距离,部下也纷纷脱离怕惹祸上身。

可以说,袁术就是一个很垃圾的官二代,手下有再多能人也没用。

袁术的可悲之处就是出身太显赫,什么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使这个嫡出的家伙比之庶出的袁绍更加不知天高地厚。在东汉末年这个重门第出身的时代,给袁氏兄弟戴上了一层耀眼的光环。实际上被人称为冢中枯骨的袁术,一向妄自尊大,不自量力。骄傲自己的出身和地位,看不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得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虽为一方诸侯,却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在三国靠武力争雄的时代,仅凭纪灵那点本事是没有资本敢造逆称帝的。袁术手下人才不济,且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井底之蛙,偏要逆天造反称帝,岂不是自取灭亡。

东汉末年,时局混乱,再加上宦官乱政,皇帝大权旁落,这就导致了天下群雄并起。如果说到当时东汉末年早期的最有权势的诸侯之一,那么称霸江南的袁术一定是首屈一指的。

袁术出身于有着“四世三公"之称的汉朝豪族袁家,就算说他是东汉末年后台最硬的诸侯也不为过。他从小便因举孝廉而从仕途,仕途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曾官至虎贲中郎将。

后随着董卓进京专权,他毅然出京前往南方发展,因为背景雄厚,他很快便坐拥南方诸郡,成为当时南方势力最大的诸侯。

但是即使他拥有一副可以窥伺称霸天下的好牌,最后还是在争霸中丢城陷地,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那么一个拥有如此大权势的诸侯,不说开拓基业,就怎么会连基业守都守不住呢?难道是因为其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吗?

其实当然不是,袁术当时坐拥江南最大的郡县南阳,此地英雄汇聚,豪杰众多,再加上袁氏家族的根基就在南方,作为一方豪强诸侯,那时前来投奔袁术的武将谋士可以说是多如牛毛。

那么袁术最辉煌的时期手下的武将谋士阵容到底有多豪华呢?

我们先来说说袁术手下的将军,袁术在脱京向南发展时,首先就收服了当时有“江东之虎”称号和“江东小霸王”之称的孙坚孙策父子,不仅如此,在他得到南阳,扬州等地后,手下武将更是豪华至极。

就比如山东名将纪灵,他可是与关羽大战过的名将,且善于领兵统战。除此之外,还有征虏将军刘勋,大将张勋,雷薄、韩暹、陈兰、桥蕤、 乐就 、韩浩等著名武将也都在其帐下,同期其他诸侯与袁术相比,可以说是自愧不如。

在谋士方面,袁术不说是得天独厚,但是手下也有许多当时十分出名的。如长史杨弘,他就曾经像袁术献计离间吕布和刘备关系,企图阻止吕布对刘备的支援。还有当时著名的清官袁涣也在袁术帐下,他可是东汉末年以直言敢柬而著称的名士。再加上背后有袁氏家族的智囊团支持,袁术在谋士方面也是十分优秀的。

而至于袁术拥有如此权势和麾下如此豪华阵容,为何最后却丢城馅地,其实多半都是他自己的原因。

一、贸然称帝

我们都知道,古代最忌讳的就是谋朝篡位,当时就连董卓进京也不敢自己贸然称帝,后面曹操一手遮天,也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谋朝篡位,就会被天下群雄群起而攻之,是大不逆。

如此浅显的道理,袁术却不明白,在他得到传国玉玺后,再加上自己称霸南方的优越感,极度膨胀,于是他便贸然称帝,在他称帝后,一时间众叛亲离,就连自己的从兄袁绍也与他断绝了关系,一时间,他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被天下各路诸侯征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拥有再多的武将与谋士,又怎么可能敌的过天下诸侯呢,所以他最后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二、大局观错误

我们都知道,先谋大局再谋天下,在这一点上袁术也有些糊涂,他因为自己拥有雄厚的背景和众多的兵力而骄傲自满,并没有看清天下局势。他不知道天下乱,需先偏居一方的道理,不仅如此,他还专门选择富庶,四战之地为根据地,这些地方虽然有利于发展壮大势力,但是也同样容易被群起而攻之,四面树敌。

除此之外,他也不懂得修养生息,以静制动。在他占据天下第一大郡南阳后,并没有养精蓄锐,他仍然四处征战,虽然期间占领了许多地盘,但是同样也得罪了许多诸侯豪强,就连自己家的亲戚河北袁绍也被他得罪了,虽然他也选择过几个同盟友军,但是这些同盟友军却相继被消灭。

这样下来,袁术几乎在诸侯中成了孤家寡人,俗话说,先盟而以静制动,没有了同盟,袁术孤掌难鸣,再加上大局观上的错误,最后自然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三国杀身份局中,内奸的胜利条件最为苛刻,于是这个身份也最能体现玩家的素质和水平的。但总有玩家喜欢开局就表明自己的内奸身份,然后怂恿大家跳反,这种行为往往得不到玩家的支持,于是被迅速集火阵亡。跳出游戏看历史,袁术大致就扮演了这么一个“撕票”的内奸。

论身份,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按理来说袁术应当比袁绍人气更高,但之后袁绍被过继给了他们的大伯做儿子,于是袁绍的地位青云直上,同为豪门的二袁也吸引了不少江湖侠士来投奔,这个阶段,可以说兄弟俩的差距并没有多么明显。之后群雄割据,二袁也慢慢扩张自己的势力,袁绍占据了富庶的冀州袁术则联合公孙瓒、陶谦、孙坚等人慢慢计划去拿下豫州和荆州等地,之后的豫州之战更是以孙坚的获胜而告终,所以说别管袁术手下有没有强将,其一贯使用的“合纵连横”之术也能让他在诸侯间站得住脚,这个时间段的袁术也没有什么大的毛病。

之后袁术派孙坚去收拾刘表,万万没想到孙坚战死于襄阳,得知这个消息的袁术一下就懵逼了,虽然他一直是在利用孙坚,但孙坚的军事才能对他来说还是不可或缺的。在袁绍、曹操等势力越发强大的情况下,袁术知道是时候需要一个时机去出兵收拾一下敌人们了。不知是天助他还是天要亡他,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一天朝廷突然下旨封金尚为兖州刺史,当时的兖州刺史是曹操(这个刺史是大嘴封的,也就是说朝廷表示不承认大嘴的做法),金尚可没胆子去和曹操说“哥来了,你走吧”之类的话,于是他看中了袁术,决定依附于他。袁术看见金尚来投乐坏了,心想这就有了攻打曹操的机会。

袁术此战明显是小瞧了曹操,也高看了朝廷,他觉得以天子的名义去讨贼定会受到各路诸侯的支持(当时的朝廷还是被李傕等人把持着),最终大获全胜,于是他亲自领兵,也没带手下战斗力最强的孙氏集团(就是孙笨啦,不过此时孙笨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小九九)。等到袁术大军兵临城下时,曹操没有任何的慌张,他知道袁术和他哥一样说的比做的好听。果然这场战役以袁术的惨败告终。

此时袁术手下叫得上名字的武将有纪灵、张勋,这二人在史料中并没有什么可吹的战绩,而文官最出名的叫杨弘,杨弘曾建议袁术攻打刘备,好像也没其他能说上话的谋士了。之后袁术大胆称帝,群雄前来征讨,袁术撑不住了,又一次脑洞大开想把帝位禅让给袁绍,曹操这时候抖了个激灵,命袁术一生中最讨厌的人刘备去截击他,然鹅,大兵未到,袁术在半路就病死了。

所以说,论出身和综合实力,刘备比袁术差了100个陶谦,也不能将袁术的失败完全归结于人才不足上,人家刘备的表现可是远远强于袁术啊。这袁公路看似有着比袁本初更大的野心,但不巧的是他比他的大哥更加“窝囊”一些。在电视剧新《三国》中,陈建斌得知袁术称帝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开会,说自己瞎了眼居然醋把庸人看成了豪杰。这一段里陈建斌的表演虽略显浮夸,但他说的话大概就是众多诸侯一致对袁公路的评价吧~


文/车逻辑的逻辑

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3355折扣手游 提供的袁术之所以无法在三国争锋,是因为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吗?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