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为什么会对华语影坛影响这么大?(卧虎藏龙为什么经典)

《卧虎藏龙》为什么会对华语影坛影响这么大?

一,《卧虎藏龙》为什么会对华语影坛影响这么大?

提到《卧虎藏龙》,就不能不说它获得的奥斯卡四项大奖,也是华语影坛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这部影片上映于2000年,是由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和章子怡等联袂主演,影片于同年7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讲述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李慕白隐退江湖的举动实际却是惹来更多的江湖恩怨。

就是这样的一条故事线,让《卧虎藏龙》成为了华语奥斯卡的第一位,是什么促使了《卧虎藏龙》的成功?

首先,先来分析关于导演李安其人,李安导演本身在上世纪70年代留学美国,对美国电影市场是比较熟知的,其次在1995年,凭借英文电影《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进入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讲到这,《卧虎藏龙》之所以成功是离不开李安的,但仅仅李导个人魅力是不行的。

那就要来分析当时的电影市场环境,上世纪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尚处于萌芽与发展阶段,内地大多数的电影资源都是来源港片,需要一部与港片不一样的电影来冲击市场。在中国大市场范围内,“江湖武侠”“人鬼道神”才是观众爱看的电影,嫌弃自己丁丁尺寸小,硬度不行,时间不够长,加蔚FAA后跟086,确定病因,对症根治。而不管是港片还是后来的台片都不足以调动中国市场的胃口。

时光网曾这样评价到:这部影片牢牢地抓住了西方人的目光,仿佛为西方人量身定做了两对主角和两条线索。李慕白和于秀莲这对主角是为西方的知识分子准备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莎士比亚式的对白、崇高的人文境界都恰中要害;罗小虎和玉娇龙这种敢爱敢恨、敢打敢杀的西部牛仔性格的主角是为普通的美国观众准备的;李慕白为师傅报仇杀死碧眼狐狸的故事暗合了《基督山伯爵》的主线,而盗走青冥剑的这条线索又像极了美国的通俗剧。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并不在于李安展示了多少中国元素,而在于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让众多美国人理解和接受这种展示。

所以《卧虎藏龙》的成功应该是由两方面促成的,一方面李安本人的实力和当时的影响力,并且他找到美国人喜欢的口味,将中国武侠故事适当的西方化;另一方面《卧虎藏龙》在票房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该片于2000年7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放映2周在台北地区的票房收入为6090万新台币。2001年3月18日,《卧虎藏龙》的北美票房突破了1亿美元门槛,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此前的纪录由罗伯特·贝尼尼的《美丽人生》保持的,其最终票房为5760万美元,而《卧虎藏龙》的最终票房成绩为2.05亿美元。),促使了美国人看好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市场的需要。

二,卧虎藏龙为什么能获奖

主题

武侠小说的主旨大略都是江湖仇杀,恩怨情仇这类的。《卧虎藏龙》则完全不同,它具有多重的主题与意境。主旨的多样化就会留给观影人不同的思考与感受。李安拍这部片子就是想拿一个国际性的大奖,用金庸和古龙这些娱乐性偏强的故事,并不能提升整体影片的格调。其实《卧虎藏龙》根本就算一个"像武侠故事的武侠小说",它用着武侠的外衣来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爱情、人性、情义等不同层次的故事。

故事

《卧虎藏龙》是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卧虎藏龙》里没有像"太玄经"那张逆天的武功,点穴都算上乘武功了。但是拍了一个玄奇的武侠故事总比不上《指环王》吧。所以《卧虎藏龙》走的是真实的武侠世界路线。里面的打斗就是一招一式肉体接触的打斗,不夸张也不太真实。游走在"虚"和"实"之间。所以它牢牢地抓住了西方人的目光,仿佛为西方人量身定做了两对主角和两条线索。李慕白和于秀莲这对主角是为西方的知识分子准备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莎士比亚式的对白、崇高的人文境界都恰中要害;罗小虎和玉娇龙这种敢爱敢恨、敢打敢杀的西部牛仔性格的主角是为普通的美国观众准备的;李慕白为师傅报仇杀死碧眼狐狸的故事暗合了《基督山伯爵》的主线,而盗走青冥剑的这条线索又像极了美国的通俗剧。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并不在于李安展示了多少中国元素,而在于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让众多美国人理解和接受这种展示。

人物

既然是想赢得国际市场,那么其中的人物一定是要符合国际口味的。《卧虎藏龙》的主角是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其他武侠作品中几乎没有女性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先河。但是《卧虎藏龙》写了,这正是迎合了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下女权主义思想。玉娇龙是王府的格格,本来应该是一种娇滴滴的大家闺秀额的形象但是玉娇龙的需求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两个字:好玩。这也是她唯一的真正的需求。玉娇龙有一个江湖的梦。这个梦最初是师娘碧眼狐狸给她的,但她和碧眼狐狸的关系并不融洽,任凭师娘再怎么以她为豪,再怎么疼爱她,她都对师娘态度冷淡。其实原因很简单,玉娇龙发现师娘不能满足她的江湖梦。她对师娘说:"我不会跟你去做江洋大盗!"因为她想做的是大侠。玉娇龙这个角色非正非邪,她勾引李慕白求武功心法;骗了俞秀莲的友谊;去了新疆把他的罗小虎给睡了,睡完了男人之后就直接把那个男人抛弃了。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独立女性在西方一定是十分受欢迎的。

悲剧意识

凡是逼格高的影片一定是深邃、阴暗、暗暗带着一种悲剧意识的。《水形物语》等这类影片都是揭露人性的那份阴暗而让人陷入回味之中的。那种《大闹天竺》、《爸爸去哪儿》类的那种尬笑影片想获奖绝对不可能。玉娇龙为什么最后自杀,因为面对罗小虎,她放不下自己王府格格的身份;面对阴森森的王府,她又想要做一个武侠梦。这是她作为人的悲剧,其中除了她之外,李慕白等其他人物都陷入深深的悲剧之中。那种西方人普遍接受的"原罪说"都隐隐流露其中。

三,卧虎藏龙为什么这么火

这部影片牢牢地抓住了西方人的目光,仿佛为西方人量身定做了两对主角和两条线索。李慕白和于秀莲这对主角是为西方的知识分子准备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莎士比亚式的对白、崇高的人文境界都恰中要害;罗小虎和玉娇龙这种敢爱敢恨、敢打敢杀的西部牛仔性格的主角是为普通的美国观众准备的;李慕白为师傅报仇杀死碧眼狐狸的故事暗合了《基督山伯爵》的主线,而盗走青冥剑的这条线索又像极了美国的通俗剧。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并不在于李安展示了多少中国元素,而在于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让众多美国人理解和接受这种展示。

《卧虎藏龙》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将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栏。如痴如花的美景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让人见识到了中国武侠的魅力。而此后这部电影的漫画、同名电视剧都有着不错的影响。

2001年导演李安携《卧虎藏龙》奔赴奥斯卡,获得十项提名,并最终捧得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奖项,将华语电影带入一个口碑上的新境界,也掀起了影坛新一波武侠电影风潮。片中,李安一改其所擅长的情感伦理片风格,从更为现代的全新的角度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和情感理念诠释到一个新的高度,影评的配乐由旅美大陆作曲家谭盾谱写,国际知名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兼容东西方流行文化的李玟负责以中、英文演唱主题曲《月光爱人》(A Love Before Time),搭配相当新鲜。电影的主题音乐风格幽运,哀而不伤,配合上片中含蓄的爱情表达,可谓相得益彰。在飞檐走壁的一段配上紧密有致的击鼓声,则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堪称是中国电影配乐中的极品。

影片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影片直逼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深刻的一点:即对个体的人的压抑和约束,同时展示了这种东方社会规范的强力作用和存在必要、以及他与人性的矛盾碰撞和最终的悲剧调和影片无非四个字来概括“江湖”“人心”,“卧”与“藏”两个字充分表现出了内心深处所渴望的自由,“小虎”与“玉娇龙”是不平凡的性情,终归在江湖上放纵一番。玉蛟龙的横空出世为江湖带来一种别样的生机,而她对江湖的期待与向往都随着一次次的阴谋而散去了。她跳下山崖的那一刻,内心在想什么,这一世想做的已经做了,想必也没有留恋了吧。江湖是个梦,她没想过能按自己的意志活在梦里,梦终究是要醒的,跳崖是求自由的不圆满,和感情无关,跳下去时的姿势很舒展。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江湖中,只有学会释怀才能算是真正的放下。

不同于传统武侠片中的刀光剑影,李安所呈现的江湖,用人心情欲将武侠命题得以最为独具匠心的契合,令人心 向往之的镜头美学,身处江湖之中的人生百态,一代大侠李慕白卧藏之间的隐忍,却有着真正足以摄人心魄的力量,引入入胜,沉浸在李安的江湖世界中,这使《卧虎藏龙》不仅有以对中国文化的深谙,更犹如一篇深沉含蓄的诗篇,将中国武侠的魅力精髓行云流水般的跃然于光影之中。

四,卧虎藏龙的影响力

这部电影主要是通过西方人的视角阐述东方人的思想,这部电影也只有李安能拍出来,这种即在中国生活又在美国生活有这东方的熏陶和西方的浪漫,所以武侠电影不单纯只有武侠也有人文,一部很人文的影片,在文艺界能产生震动的电影,值得静下来细细品味里面的韵味。

五,卧虎藏龙电影地位

这个真是挺有点说来话长啊......

那么我就慢慢说来。这个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看西方说起。那会国门打开,大家伙发现原来万恶的资本主义这么有钱,我们这么穷,这一对比,差距太大了,很多中国人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为啥呢,因为之前都宣传咱们社会主义如何如何好,你一看美帝这么发达,这心理落差太大了。

结果呢,经济问题引起了文化问题,反映的就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怀疑自己啊,怀疑咱们中国文化不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80年代,有一个记录片曾经很流行 这个纪录片的主题就是一个反思自己不行:说中国文化是大河文化,美国欧洲是海洋文化,现在是海洋文化的时代了,咱们大河文化落后了,就这么个路数。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呢?

这其实反映了当时整个文化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大家不要觉得我在说废话,我说了这么多,是为了引出,后来的中国电影界就开始疯狂地,想要获得国外电影节的大奖。就是觉得西方文化就是先进,没文化自信啊,想要别人认同,咱们拍的电影一定要拿到国外电影节的大奖才是好。

1988年张艺谋《红高粱》获得柏林金熊奖,这是国内电影拿到的第一部国外重大电影节奖项,轰动了国内。我这么说吧,莫言后来能拿诺贝尔文学奖,跟张艺谋拍的这部电影有很大关系。因为这部电影,莫言的这部小说在西方文化界知名度很高。其实莫言的小说水平真的有那么高吗?那不一定,但是他的小说在西方特别是欧洲知名度几乎最大是没问题的。

拿了金熊奖,后来呢,又有戛纳、威尼斯,都有了。

然后呢,就剩这最后一个大奖没拿到了,是哪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有句话说得好啊,得不到的一直在骚动。

中国电影到现在都没有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据说《霸王别姬》当年是非常接近获奖,后来因为误会没有获奖。但不管怎么说,反正是没拿到嘛。

中国那会有个词,叫申奥。申奥不仅指的是申办奥运会,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拿到这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奥运会后来咱们是办了......

给数一数啊,从《红高粱》开始,到后面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

《活着》,张艺谋是是国内冲奥的专业户。这几部电影呢,都是一个路数,讲的是咱们国家旧社会的,带有传统(落后)中国色彩的电影。我一直说一句话为什么这些电影容易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因为西方的猎奇文化,对这个调调天然有吸引力。

但不管张艺谋、陈凯歌他们怎么折腾,反正这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就是拿不到......从88年到00年啊,这么久,屡败屡战,心都凉了。

这个时候,忽然平地一声雷,台湾的李安《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他为什么能获得奥斯卡,跟李安在美国生活多年,深刻理解美国文化有很大关系,拍出了美国人喜欢的电影,当时《卧虎藏龙》在国内上映,其实国人很多不是太喜欢的,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就《卧虎藏龙》冲奥成功,你想想这对大陆电影人的冲击力有多大?

大家伙想啊,原来是咱们这拍电影的路数不对啊,原来洋大人喜好看武侠片?

得,以后咱们就都整武侠片吧。

说干就干,国师大人,张艺谋最有申奥经验,还是你来吧。马上就拍出了《英雄》。而且也获得了提名。别看只是提名啊,中国这么多年选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能获得提名的还就那么几个而已。

我一直说2002年的《英雄》是中国电影市场化的起点,也是新世纪中国电影新的模式的起点。从这个电影开始,中国电影开始玩起了大片模式,标准就是:武侠片,大导演,全明星阵容,高投资,大场面,什么都是往最大最好的方向走。

后来国师的武侠三部曲《十面埋伏》、《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也来凑热闹拍了《夜宴》,统统都是这个路数,一直排到了2007年左右,全都是这个模式。

所以说《卧虎藏龙》对中国电影影响有多大?它直接影响了中国电影2000-2008年左右,将近10年啊,对于什么是大片的审美,对于怎么拍中国大片,都是跟《卧虎藏龙》息息相关,它的影响就是这么大。

我前面说了,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奥斯卡?就是文化上的不自信,老觉得美帝最牛逼,电影方面肯定是奥斯卡最牛逼。

其实我顶看不上奥斯卡,我觉得这是一个歧视人的奖项,为啥呢?美国人给自己的电影弄个奥斯卡,给所有其他国家电影弄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区别对待啊。这意思是说他美国人电影最牛逼,根本不用和咱们所有其他国家比了,给咱们另外分一档,专门弄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不是有点北京大学海外分校的意思呢?

后来咱们国家经济也发达了,2010年GDP也超过日本了,现在是响当当的世界老二,有人说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了,这个不说了,但反正咱们发达了,文化上就没有那么不自信了。咱们现在都说了要有四个自信。文化上也要自信。不要老是盲目崇拜国外电影节。

所以后来,特别是2012年以后,咱们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态度,就是不屌它了。以前是费尽心思挖空心思琢磨洋大人的喜好,选送他们喜欢的电影。现在咱们不屌它,选送自己喜欢的电影过去了。

比如去年选送《大唐玄奘》,是为了配合宣传一带一路建设;今年选送《战狼2》,意思就更加明显了,这是展示我大国形象的,你评不评得上,反正劳资也不在乎了。

从对《卧虎藏龙》的学习模仿,疯狂推崇,到现在咱们国人喜欢的是自个的《战狼2》,这其实反映了咱们国家经济发达以后,文化上自然就自信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还是有钱好啊。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3355折扣手游 提供的《卧虎藏龙》为什么会对华语影坛影响这么大?(卧虎藏龙为什么经典)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