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电子游戏有害健康)
一,世卫组织: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谢邀,我搞不懂,人玩游戏就有精神疾病,不玩游戏就没有精神疾病?那么喜欢看电视剧或者刺激大片也有精神疾病吗?你开发者不弄出来,谁会去玩呢。
人的正常心理,什么都要一个结果,看电视剧看大片或玩游戏都一样,都恨不得看出一个结果,玩游戏玩出一个结果,玩游戏有害无益,好像是精神白粉,毒害下一代,应该禁止。
二,电子游戏有害健康
来,让我们把“游戏”二字替换成“足球”试试看效果~
“互联网学习障碍”的9种症状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才能诊断为“互联网学习障碍”:
1、完全专注足球。
2、停止踢足球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踢足球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踢球时间,无法戒掉足球。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足球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学习。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踢球时间。
8、通过踢足球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足球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是不是换过以后感觉好很多?但是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这时候专家就会说了,“足球好歹强身健体,玩游戏能玩出什么成绩?”电子竞技走到了今天,甚至都入选亚运会成为了表演项目,居然还要被歧视,被妖魔化?游戏当然不能跟足球相比,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不同的体育项目罢了,只不过电子竞技还太年轻了!足球有世界杯,哪个大型电竞游戏没有自己的“世界杯”?足球能出成绩,能有国家队,能出世界冠军,能有足球产业,电竞又何尝不是?只不过足球更加多的是身体层面上的比拼,而电竞更加多的是脑力上的比拼罢了,技术、战术层面上的比拼,电子竞技不逊于任何体育项目!那专家又要说了,“脑力的对抗也能算运动?”脑力上的比拼就不是运动了吗?那国际象棋等项目该何去何从?
万物都有利有弊,吃饭吃多了还导致肥胖三高呢,全在于一个字,“度”。沉迷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这当然是错的,但是错不在游戏,在于人,在于对度的把握。游戏是电子竞技的基础,一味地否定游戏,给游戏人群贴上“病人”的标签,无异于抹杀电子竞技的未来!不过这种事专家们也没少干,凡事都要以学习为主嘛,不然中国足球为啥迟迟不见起色?
所以,我不赞成这种观点。在当今的世界我们如果可以轻易地界定玩游戏就是一种疾病,那在“头号玩家”的世界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界定“沉迷现实”的人,患上了“现实成瘾障碍”?这无非就是个人的选择,简单粗暴地批判是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深入的了解,理性的分析,才能协调两者关系,协商出方案和分级制度,帮助游戏科学地发展,为普通的生活提供不普通的快乐和精彩!
以上。
三,电子游戏危害青少年成长
这是很正常的,沉迷电子游戏是会导致很多问题的,所有这些词语如:不务正业,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都可以跟电子游戏扯上关系。
还记得那个玩网游沉迷到写8万字日记,然后到高楼上面张开双臂微笑着往下跳的小子吗?这还不是仅有的一单,还有几个死在电脑桌上的20多岁的青年人。多少人因为网游和各种游戏不去找工作,在家啃老,还有无数一天到晚沉浸在电脑里面昏天暗天不知时日的新生代,电脑手机及游戏都快把一代人毁掉了。
几年前还有一篇文章,标题写的是现在的大学生,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现有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而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因为家里什么都有了,只要拿着一部手机,人生就无欲无求了,打工?为什么要打工,这么辛苦,挣钱?挣钱来做什么,手机就是他们的世界,不用钱也要吧上网玩游戏,就算要钱,一点点的钱就够你玩半个月,打工不但辛苦,一个月才那么几千元,还不够父母给的零用钱。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心态。
前一段时间我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家里很有钱,课外辅导的时候拿着iphone x ,还是有点小聪明的,让他默写他还是有点效果,可是一天到晚就玩吃鸡游戏,做完任务马上拿出手机,到时间了还舍不得放下。游戏都快把他毁了,幸亏他老爸意识到这个危害,把他的手机收了。可是再来辅导的时候,休息时间都不想出去玩了,只是傻傻的问我有什么新科技,还想拿我的手机去玩。喋喋不休的问,让我都觉得烦了。
如果你是把沉迷游戏定为精神病的人,而沉迷游戏者对你说:"我不是精神病,我只是沉迷游戏。"你会怎么答。如果是我,我就会说:"没错,沉迷游戏就是精神病,精神病就是沉迷游戏。"哈哈,游戏正在毁掉我们下一代。别说游戏本身是无罪的,关键是玩游戏的人。这不成立,对于成人来说这话是对的,刀是无罪的,但用刀的人用来杀人就变成邪恶的刀。但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如果你说游戏无罪,那毒品也可以说自己无罪了。
四,电子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
谢邀!
如何看待6月19日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正式发布了最新一版的《国际疾病分类》。即ICD-11。
虽然,ICD-11还需要提交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由会员国最终批准,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但是,这些只不过是走例行程序,内容不可能再更改。
这也就意味着,引人注目的游戏障碍(成瘾)被WHO正式纳入“官方疾病名录”,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ICD-11共包括55000多个与损伤、疾病和死因有关的独特代码,简单理解就是包含55000多种疾病,游戏成瘾只不过其中的一种,为什么格外引人关注?
一方面,游戏障碍是第一次纳入ICD的新疾病;重要的是,它还是继赌博障碍在2013年被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首次纳入为精神障碍性疾病之后第二个行为成瘾疾病。
更重要的是,这是否意味着打开了行为成瘾的潘多拉魔盒——包括性成瘾、吃成瘾、强迫性偷窃、强迫性购物,甚至跑步成瘾等会陆续被接受为精神障碍性疾病呢?
人为什会上瘾——人脑奖赏系统和成瘾机制人之所以会成瘾源于人脑的奖赏系统。
人类祖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有利于生存的物质及获取这些物质的行为予以奖赏,奖品是被称为脑奖赏系统的中脑边缘系统分泌多巴胺来产生一种舒服的感觉——欣快感。
其中,最原始和自然的触发因素是利于生存的食物获取和利于繁衍的性行为,即所谓的“食色性也”。
其他衍生出来的因素包括社会(行为)奖赏和某些物质(毒品)。
有一些物质或行为,不仅仅是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还会“劫持”脑的奖赏系统,表现为如下五个特征,就是成瘾:
渴望——对这种欣快感无限的欲望;
依赖——离开它就觉得难过;
耐受——由于人体自我平衡机制的平抑,想要获得这种欣快感要求越来越强烈的刺激;
戒断症状——当不能不能获得相应刺激就会产生各种不适;
强制性寻觅行为——最终,为了追求更强烈的毒品或者行为刺激而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失去理智和自我控制的强制性获取。
可见,只有嗜好或者沉迷,并不能称为成瘾。只有全部具备以上5个特征,才能称为医学的成瘾。
从物质成瘾到行为成瘾直到2013年,DSM-5将赌博障碍列为行为成瘾之前,医学上的成瘾只针对精神性药物,包括酒精、大麻、致幻剂、吸入剂、阿片类药物、镇静剂、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兴奋剂和烟草等。
DSM-5将赌博障碍列为行为成瘾,意味着成瘾突破了仅限于物质的界限。
原因在,随着脑功能性磁共振的应用,大量研究发现,一些行为跟毒品一样刺激乃至劫持人脑的奖赏系统,并激活大脑额叶意志力中枢,完全具备成瘾的特征。
尤其是,《科学》杂志著名的科学记者和新闻作家斯坦斯霍尔登于2001年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行为成瘾,真的存在吗?”的重磅新闻评论,将行为成瘾推上了医学研究和争论的风口浪尖。
经过多年的证据积累,2013年修订的DSM-5将赌博障碍列为行为成瘾的精神障碍,并将所在章节从“物质相关障碍”修改成了“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开启了行为成瘾被归为精神病的先河。
但是,对于另一种入选呼声颇高的行为成瘾——“游戏障碍”,DSM-5仅将之列在了“需要更多研究证据”的第三部分,也就是判了“缓刑”。
ICD-11的颁布意味着游戏障碍称为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二种行为成瘾随着研究证据的进一步积累,游戏障碍被列为行为成瘾呼声越来越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WHO主导的国际疾病分类最新版终于“顺应民意”将游戏障碍纳入了精神障碍性疾病,这也就意味着医生可以将游戏成瘾诊断为一种疾病,并进行合法的治疗。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特别爱玩电脑游戏就是精神病。
要诊断游戏障碍需要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
按照ICD-11的说明,诊断游戏障碍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持续和反复沉溺于数字设备游戏(包括在线或离线游戏机上),并备受自责、懊恼等折磨;
游戏沉溺者却失去对玩游戏的自我控制,仍无法自主停止游戏;
或者,将玩电子游戏置于比日常工作和生活,诸如生活兴趣,日常饮食、睡眠和社交等活动更优先的位置;
并且,即使因此遭遇到诸如因工作时间玩游戏而被解雇,因玩游戏耽误约会而失去社会关系等不对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仍会继续甚至升级游戏行为。
只有符合以上条件才是游戏成瘾,才是病,才需要治疗。
当然,由于ICD仅仅是一个疾病分类体系,更详细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案还需要相关机构制订颁布相关的诊疗指南。
就是说,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有关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
游戏障碍被列入精神病,行为成瘾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被认为具有成瘾特征的行为并不只有病态赌博和游戏成瘾,其他的还有性成瘾(有的学者更学术化地称为纵欲障碍,Hypersexual Disorder),食物或吃成瘾,强迫购物(也被称为购物癖),强迫性盗窃,甚至跑步成瘾等,也有大量证据显示具备行为成瘾的特征。
这些行为会不会在将来被列为“精神病”?
这取决于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和科学界对这些证据的解读。甚至需要从“政治正确”角度进行考量。比如,如果把(吃)(某些)食物列为精神病,其影响似乎忒过重大,自然需要慎之又慎。
五,电子游戏成瘾的危害
游戏障碍并不是一种独特的或全新的现象。它只是一种更普遍的强迫行为障碍的文化表现。人类在某种程度上与老鼠没有多大区别。我们有一个奖励系统连接到我们的大脑。当我们拉动杠杆并获得奖励时,我们就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拉动杠杆。它内置于系统中。我们只需要知道应该何时停止拉动该杠杆。对于一些人来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他们可能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将他们的手从杠杆上移开。
图示:如果按下杠杠就给以食物或其它奖励,那么这只老鼠会不停的按杠杠,它并不是迷恋上了杠杠,它迷恋的是奖励。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将游戏障碍,增加到ICD-11(国际疾病分类)的草案中。许多人称这种疾病为“游戏成瘾”,尽管术语“成瘾”本来是只用于物质造成的生物成瘾。而游戏障碍其实只是一种纯粹的强迫行为。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草案(ICD-11)中将游戏障碍定义为游戏行为模式,其特征在于个人对游戏的控制受到削弱,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要诊断游戏障碍,该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严重到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造成重大损害。
大脑是情绪,思想和行为的器官。大脑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各种类型的脑细胞的健康状况,还取决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连接强度。因此,许多潜在类型的精神障碍只涉及神经元的连接模式,并没没有任何传统的细胞病理学方面的改变,即是一种精神障碍病不是一种神经障碍,如果按中国传统分类。精神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他们的临床特征:情绪,想法和行为的典型特征。
其实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的DSM-V中就已将“ 网络游戏障碍 ”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关注焦点” 。DSM中对于网络游戏障碍是如此描述的:
经常与其他玩家一起重复进行使用基于互联网的游戏,并在一年内必须满足以下五项标准:
- 专注于或迷恋网络游戏。
- 不玩网络游戏时表现出退出/戒断症状(如情绪暴躁失控等)。
- 玩游戏的时间进行性增加。
- 该人在试图戒游戏时,遭遇失败。(就是你宣布戒烟戒手机戒网,最终失败)。
- 该人失去了对其他活动的兴趣,比如其它爱好。
- 该人即便知道了游戏已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但依然继续过度玩网络游戏。
- 该人对他人撒谎,称自己已经很少玩游戏(躲起来悄悄玩)。
- 该人利用互联网游戏来试图减轻自己的焦虑或内疚,即将游戏视为一种逃避方式。
- 由于过度玩网络游戏,该人已经失去各种人生机会或让自己已经处于风险中,比如被辞退等。(因为玩游戏而让工作、学习和生活一塌糊涂)
作为一种强迫型障碍,游戏障碍也会产生失控的因素。比如,游戏障碍者即使在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的时候,也无法摆脱他们的行为,这导致他们伤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当然,并非所有狂热的玩家都会失控。强迫行为是典型的人类特征,并且可以非常适应。我们不会批评狂热的艺术家或运动员。但是,作为一个狂热的玩家则多少会承受一些不公平的耻辱。但诊断游戏障碍,它必须对你的生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它必须造成伤害。
游戏障碍现象,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强制行为,比如赌博,适度进行是一项无害的娱乐活动,所谓小赌怡情。但如果赌博让你的生活陷入毁灭性的危险中,它就成为一种障碍,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多数买球的只是图一个乐,但有少数人却可能会因此倾家荡产,这种行为在精神病学家眼中,就是一种精神障碍。
但解决这些显露出来的问题,是解决更深层次问题的有用切入点,只要我们不要忘记其下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今天在留守儿童中手机游戏泛滥,这和他们与父母分离,而爷爷奶奶辈完全无法约束这些孩子的行为是紧密相关的。
图示:迷恋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慰藉。游戏就是卖火柴的小姑娘眼中看到的天国。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3355折扣手游 提供的世卫组织: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电子游戏有害健康)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