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京剧里的行当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的代表曲目有哪些?表演艺术家有哪些?

传统京剧里的行当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的代表曲目有哪些?表演艺术家有哪些?

一,传统京剧里的行当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的代表曲目有哪些?表演艺术家有哪些?

生分老主小生,旦分青衣花且彩旦杂旦,净又称花脸。末,老年男性丑又称小花脸既豆腐块脸。他们的代表人场老生马连良小生姜妙香。青衣张君秋彩旦一般由男演员扮演。老旦李多奎。净裘盛戎。

多谢悟空邀请!

众所周知,在我国戏曲行当中,有“生、旦、净、末、丑”五大分类,但是近代一来,“末”行已经逐渐归入到“生”行一类了,因此今天我准备从“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划分来对题主的问题进行回答。



一、生行代表剧目及表演艺术家

1、代表剧目

《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四郎探母》、《大保国》、《二进宫》、《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宁武关》、《麒麟阁》、《苏武牧羊》、《汾河湾》、《定军山》、《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云罗山》、《玉堂春》、《罗成叫关》等。

2、名家人物



老生:谭鑫培、“前、后四大须生”的七人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周信芳、唐韵笙、耿其昌、张建国、陈少云、赵麟童、张学津、于魁智、杜镇杰、张克等

武生:杨小楼、盖叫天、

小生:叶盛兰

二、旦行代表剧目及表演艺术家

1、代表剧目

《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儿女英雄传》、《雁门关》、《混元盒》、《汾河湾》、《三娘教子》、《锁麟囊》、《春闺梦》、《红娘》、《春秋配》、《打金枝》、《钓金龟》、《打龙袍》等

2、名家人物



旦角:王瑶卿、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张君秋、黄桂秋、杜近芳、李胜素、迟小秋、张火丁、赵秀君等。



老旦:龚云甫、李多奎、李鸣岩、赵葆秀、兰文云、袁慧琴等。

三、净行代表剧目及表演艺术家

1、代表剧目

《打龙袍》、《锁五龙》、《将相和》、《姚期》、《九江口》、《华容道》、《黄金台》、《打曹豹》等。

2、名家人物



裘盛戎、金少山、郝寿臣、袁世海、方荣翔、尚长荣、康万生、孟广禄、杨赤等

四、丑行表演艺术家及代表剧目

1、代表剧目

《巧连环》、《祥梅寺》、《打瓜园》、《铁弓缘》、《徐九经升官记》等

2、名家人物

叶盛章、萧长华、朱世慧等。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介绍,在名家人物中,不但列出了那些立派大家,还增补了一些流派名家,以及当代的戏曲名家。

上面几幅图的当代戏曲名家,您认出是谁来了吗?

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补充!

感谢您的阅读!

老生:余杨派,秦琼卖马,搜孤救孤,打侄上坟,洪羊洞等。谭派,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等。高派,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等。马派,甘露寺,淮河营,赵氏孤儿,借东风,苏武牧羊等。奚派,范进中举,哭灵牌等。言派,卧龙吊孝,让徐州,战北原等。李派,野猪林,上天台,法场换子等。汪派,刀劈三关,马前泼水等。麒派,四进士,追韓信,徐策跑城,斩经堂等。 青衣、花旦:梅派,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等。尚派,失子惊风,双阳公主等。程派,春闺梦,荒山泪,鎖麟囊,贺后骂殿等。荀派,红娘,霍小玉,金玉奴等。张派,望江亭,状元媒,西厢记,春秋配等。 其余老旦,架花,铜锤,文武丑就不多介绍了。

【生】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如《龙凤呈祥》中的乔国老

小生如《西厢记》中的张生

武生如《铡美案》中的韩棋

娃娃生如《锁麟囊》中的天麟

【旦】分为正旦(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正旦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

花旦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

闺门旦如《梁祝》中的祝英台

武旦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

老旦如《赤桑镇》中的吴妙贞

彩旦如《西施》中的东施

刀马旦如《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净】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赤桑镇》中的包拯;

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群英会》中的曹操。

【丑】分为文丑与武丑。

文丑如《赤壁之战》中的蒋干

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

京剧行当的名称。京剧角色的分行十分细致,早先分为十行,后来才归并为生旦净丑四行。也作为成语使用。

:指男子;旦:指女子;: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京剧调子。

生旦净丑名称的来由

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不过,就在此说正盛时已有人指出其谬。如明代文学家的《猬谈》中说:“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生即男子,旦曰装旦色,净曰净儿,末曰末泥,孤乃官人,即其土音,何义理之有?”这就明明白白地否定了戏曲角色“反喻”的说法。

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分行十分细致,早先分为十行,后来才归并为生旦净丑四行。各类角色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气质与性格的不同,都有固定的脸谱、扮相和服饰,各行角色的舞台动作也都有规范。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和“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上世纪20年代出现“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后,旦角的地位变得重要了。这是京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变化。

1928年,北京的《戏剧月刊》,发起以“四大名旦”为题的征文,获得观众热烈响应。1930年征文揭晓,集中于梅、程、荀、尚四人,称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色,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自此,“四大名旦”的名声流传全国。

历史记载

「生」、「旦」、「净」、「丑」

1、考元曲无生之称,末即生也。有「正末」,又有「冲末」、「副末」、「小末」,《任风子》剧中冲末扮马丹阳,正末扮任屠,《碧桃花》冲末扮张珪、副末扮张道南,《货郎儿》

2、冲末扮李彦和、小末扮李春郎是也。小末亦称「小末尼」,《东堂老》:「正末同小末尼上」

3、是也。冲末又称「二末」,《神奴儿》冲末扮李德义,后称李德义为二末是也。今人名剌,或称「晚生」,或称「晚末」、「眷末」,或称「眷生」,然则生与末通称,尚为元人之遗欤。旦有「正旦」、「老旦」、「大旦」、「小旦」、「贴旦」、「色旦」、「搽旦」、「外旦」、「旦儿」诸名。《中秋切鱠》正旦扮谭记儿、旦儿扮白姑姑,《碧桃花》老旦扮张珪夫人、正旦扮碧桃、贴旦扮徐端夫人,《张天师夜断辰句月》

4、搽旦扮封姨、旦儿扮桃花仙、正旦扮桂花仙,《救风尘》外旦扮宋引章,《货郎旦》外旦扮张玉娥,《玉壶春》贴旦扮陈玉英,《神奴儿》大旦扮陈氏,《陈抟高卧》:「郑恩引色旦上」

5、《误入桃源》:「〔小旦上云〕小妾是桃源仙子侍从的」

6、是也。有单称旦者,《抱妆盒》正旦扮李美人、旦扮刘皇后、旦儿扮寇承御,《倩女离魂》旦扮夫人、正旦扮倩女是也。丑、净、外三色,名与今同,乃《碧桃花》外扮萨真人,外又扮马、赵、温、关天将,是同场有五外。《陈州粜米》外扮韩魏公、吕夷简,《争报恩》外扮赵通判,外又扮孤,《楚昭王疎者下船》外扮孙武子伍子胥,《小尉迟认父归朝》外扮徐茂公、房玄龄

7、皆同场有二外。《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外扮焦赞孟良岳胜,是同场有三外。《百花亭》二净扮双解元、柳殿试闹上,《举案齐眉》:「二净扮张小员外

8、「马舍上」,《杀狗劝夫》、《东堂老》并二净扮柳隆卿、胡子传,《合汗衫》净扮卜儿、净扮陈虎,《陈州粜米》净扮刘衙内、净扮小衙内,皆同场有二净。副净之名,见《窦娥冤》之张驴儿。《墙头马上》:「冲末扮裴尚书引老旦扮夫人上」

9、第二折:「夫人同老旦嬷嬷上」

10、是当场有二老旦。《蝴蝶梦》:「外引冲末扮王大、王二」

11、《范张鸡黍》:「正末扮范巨卿同冲末扮孔仲仙、张元伯」

12、是当场有二冲末。《桃花女》小末扮石留住,又小末扮增福,第四折石留住、增福同场,是当场有二小末。《陈州粜米》丑扮杨金吾,又二丑扮二斗子,是同场有三丑。末、旦、净、丑之外,又有「孤」、「倈儿」、「孛老」、「邦老」、「卜儿」等目。《货郎旦》冲末扮孤,《杀狗劝夫》外扮孤,《勘头巾》净扮孤,扮孤者无一定也。《金线池》搽旦扮卜儿,《秋胡戏妻》、《王粲登楼》并老旦扮卜儿,《合汗衫》净扮卜儿,是扮卜儿者无一定也。《货郎旦》净扮孛老,《潇湘雨》外扮孛老,《薛仁贵荣归故里》正末扮孛老,《朱砂担》冲末扮孛老,是扮孛老者无一定也。盖孤者,官也。卜儿者,妇人之老者也。孛老者,男子之老者也。倈儿多不言以何色扮之,惟《货郎旦》李春郎前称倈儿,后称小末,则前以小末扮倈儿。盖倈儿者,扮为儿童状也。春郎前幼,当扮为儿童,故称倈儿。后已作官,则称小末耳。邦老之称,一为《合汗衫》之陈虎,一为《盆儿鬼》之盆罐赵,一为《朱砂担》之铁幡竿白正,皆杀人贼,皆以净扮之,然则邦老者,盖恶人之目也。

生旦净丑详解

祝枝山说:“生即男子。”说得简单,却合情合理。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其中“生”的本来含义不都是对男性的称谓吗?有人可能觉得这太简单、普通了,硬要去考证其中的奥秘,结果就生发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法

生行分类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人们常想弄明白为什么舞台上的女性要称“旦”?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系由“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妲”(宋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褴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简笔为“旦”(金元院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原来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既然“旦”即“姐”之讹,那么“旦角”专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旦行分类

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元人柯丹丘认为“净”即“靓”之讹。他解释说:“傅粉墨献笑供诌者,粉白黛绿,古谓之靓装,今俗讹为净。”“净”用脸谱,确是粉白黛绿,符合“靓”的含义,柯丹丘的说法是可行的。

净行分类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其实不用解释,无非是相对于“俊”来说的。人们不是常说“丑扮”、“俊扮”吗?“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须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

丑行分类

丑行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3355折扣手游 提供的传统京剧里的行当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的代表曲目有哪些?表演艺术家有哪些?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